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建设 >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用好第二课堂

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用好第二课堂

2017年05月05日 15:10:01 来源: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:254 作者:王瑶

    日前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“贯穿国民教育始终、滋养文艺创作、融入生产生活”。

    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:既会被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折服,心向往之,也会因缺少必要的交流和学习渠道,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心生畏惧。近期热播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,来自复旦大学附中的“00后”女生武亦姝更是收获大量关注和赞叹,成为诸多青少年的偶像。从中可以看出,即便在当前的娱乐环境下,青少年依然会因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。文化的传承,恰恰需要搭建一个让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平台。

    优秀传统文化多以文字形式保存至今,因此引导青少年体味汉字魅力、感知文字乐趣,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。2016年,国家出台《“十三五”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》,其中提到要让青少年在写好“方块字”、说好普通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。基于这样的现实,以课堂教学为载体,搭建诗词、书法等为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,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,增加青少年的知识储备,也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植根进学校教育。

    一者,语文教学要凸显传统文化。近年来,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比重不断增加,众多古典诗文包含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。如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既是书法名篇,也是古文佳作;《愚公移山》等寓言故事,既体现古人的坚强意志,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在这些传统文学篇目的教学中,要深挖其背后的文化韵味,而不是点到即止,只满足于疏通文义的浅层理解。

    二者,开设专门的中华文化课程,并结合区域和学校特色编制校本教材。不少学校作出了这方面的尝试,通过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,将其归纳、整理、汇编成校本教材,既很好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,同时也让学生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,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、增强学生的情感归属大有裨益。

    此外,教育部2016年还推出相关文件,鼓励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。因此,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研学,是将文化传承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形式。比如,开展“山水”主题研学,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山水美的同时,挖掘存在其中的文化掌故,从而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。开展“设计城市传统文化标志”等综合实践活动,既是对学生的实践教育,也能让他们从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    (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绵阳市第二中学)

编辑:张俊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五寨县光明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五寨县光明中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五寨县迎宾东街 邮箱:wzgmzx@163.com QQ:2253519345 电话:0350-4384588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